<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address id="xl399"><listing id="xl399"></listing></address></address><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form id="xl399"><th id="xl399"></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xl399"><form id="xl399"></form>
          <address id="xl399"></address>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微信關注
            官方微信號:南方財富網
            加關注獲取每日精選資訊
            搜公眾號“南方財富網”即可,歡迎加入!
            廣告服務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怎么樣,如何才能保證本金?

            2020-01-16 16:40 互聯網

              銀行理財所謂的“保本”“非保本”,嚴格意義上是對風險的界定,而不是真正的保本。金融理財市場要說風險最低的則是:國債、銀行存款,而這類理財,就一定“保本”嗎?也不見得。如果銀行遇到了破產倒閉的風險,存款資金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銀行理財中中的“保本”與“非保本”,實際上頗有些偽命題的意思,是對風險的界定,而不是一定“保本”、一定“非保本”。在這里,我們就需要了解銀行理財的框架結構,只有深入了解銀行理財是如何界定“保本”與“非保本”之間的關系,才能知道為什么理財不再“保本”。

              一、了解理財“保本”、“非保本”:

              在沒有公告銀行不準以“保本”字樣作為宣傳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通常銀行所謂的“保本”理財有兩類: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為什么是這兩類,而沒有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呢?

              因為,這兩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涉及的風險系數十分低,雖然比國債、銀行存款的風險性要高一些,但本金不會受到什么風險。怎么講?

              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渠道很窄,只有國債、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保險理財、逆回購、高信用等級債券等能夠投資,而這些產品,從某種意義的角度講,沒有任何的風險。所以,銀行在宣傳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會標有“保本”字樣。目的也是為了,能讓投資者知曉,這款產品不具有風險性,是保本型理財。

              中低風險的理財雖然比低風險等級的理財風險系數高一些,但也沒有高到哪里去,投資的渠道只是增加了貨幣基金、相對低風險理財、信托等風險系數低的產品。從某種意義講,這類產品的風險,仍舊是“保本”,可以說是保本型投資,沒有本金風險。所以,銀行在宣傳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的時候,也會標有“保本”字樣。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