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是在1987年初從內地辭職南下深圳闖世界的,他在路上碰到一位開雜貨店的老鄉,老鄉說他只投入了兩萬元錢,每月就可以凈賺3000多元。老鄉的話深深印在了楊磊的心里,此后幾年里他最大愿望就是哪一天能攢夠2萬元錢也開個雜貨鋪。但世事的變化總比人的計劃快,當他省吃儉用地在1992年底終于積夠1 萬元時,卻發現即使開個最低檔的店鋪也得4萬元本錢。楊磊只得繼續節省一切可以節省的開支,盡一切辦法從牙縫里擠出錢來拼命積攢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1995年冬天,他看本錢夠了,就一邊上班一邊暗地里找鋪面,準備做個小商販。一天,他去一家急欲轉讓的店鋪問價時與老板交談起來,老板說股市持續低迷,朋友們見他虧本越來越多,就催他還錢,他既不愿拋掉已跌去90%以上的股票,又湊不到錢還債,只好將鋪面轉讓。老板還說深寶安從33元跌到2元多,深萬科 A從36元跌到3元多,川鹽化(現東泰控股)從13元跌到1元多……楊磊雖然來深圳已近9年,聽說股票的事也有好幾次,但還是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接觸到股票。聯想起書本和報紙上講的股市漲跌不定和一些人炒股賺大錢的故事,想到股票跌了兩年多,價格又很低,便毅然決定拋棄開店的計劃,把錢投進股市一博。楊磊班照上,工資照拿,卻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去股市轉一圈。當時股市非常冷清,工作人員懶懶散散的,楊磊就這樣不緊不慢地今天買一點,明天買一點,到1996 年春天時,他竟已經買了2000股魯石化(現泰山石油)、2000股蘇三山(幾經周折,現已更名為四環生物)、3000股吉輕工(現PT吉輕工)、 3000股深寶安、3000股武鳳凰(現中國鳳凰)和4000股瓊南洋(現PT南洋)。大起大落賺一大筆
1996年春天的行情是在全國人民都對股市失去信心的時候突然爆發的。那時還沒有漲跌幅限制,這些2至3元后來漲到4至5元的的股票很輕松就能漲3角、 5角甚至1元錢,面對每天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進賬,楊磊有些不知所措,股市賺錢真是太容易了,恨不得自己再有幾十萬元殺進去。他每天中午都必須跑到營業部看股市行情,有好幾次差點就把股票拋出去了,但他每次都想:那么多人都不怕,他們都急著買進,我怕什么呢?這些股民總是覺得還要漲才買呀,既然那么多人都認定還要漲,我又何必急著賣出去?憑著這種看別人的行為調節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的方法,他克制住了。隨著市場一天比一天熱,楊磊手頭的籌碼也越來越值錢,到 1996年12月,他手上所有的股票都漲了三至五倍。雖然人們天天都在議論“風險”二字,報紙上也不停地提要擠泡沫,楊磊心里當然也緊張,但他看到市場里人頭攢頭、熱情高漲的情形,股評家們又興奮異常地預測股市還能走多久,楊磊想起那位賣商鋪的老板所說的深寶安原來漲到過33元,于是堅定了做多的決心,膽子也大起來。就在他向往自己的股票能很快就再翻一倍的時候,證監會突然祭起監管之劍,推出幾項讓市場“害怕”的措施,市場應聲來了四個跌停板。那幾天是深滬市場最恐慌而又最無奈的幾天,前三天都是跌停開盤,跌停收盤,成交量幾乎接近于零,楊磊的市值每天都縮水上萬。
(南方財富網www.mmokap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