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address id="xl399"><listing id="xl399"></listing></address></address><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form id="xl399"><th id="xl399"></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xl399"><form id="xl399"></form>
          <address id="xl399"></address>

               您現在的位置: 南方財富網 >> 股票知識 >> 抄底技巧 >> 正文
            南財搜索

            抄底底線三方法

            2013/4/26 14:27:36   來源:本站原創   佚名
                

            抄底底線三方法

              股價不管跌勢多猛、下跌時間多久,總有個盡頭。股市的底部最終仍然會呈現出來,因此我們在抄底過程中對于跌勢的底線有個預判是很重要的,預估跌勢的抄底底線,有三種方法可以為股民參考,他們分別是成本法,籌碼法,基本面法等底線判別方法。

              成本法又分為一級市場成本法與二級市場成本法。

              所謂一級市場成本法,即上市公司的新股發行價、配股價、增發價。這是一個重要的投機性估算方法,其潛在的邏輯是,跌破一級市場成本價特別是新股IPO價,將極大地刺激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管理層的自尊心,并“知恥而后勇”,通過與機構聯手、出利好、制造題材和高送配來恢復其二級市場溢價。歷史上,這的確提供了諸多較好的投機性買點。但近年來成本法對股價下跌的底線分析已意義不大。

              籌碼法的核心邏輯是,當價格低到一定程度時,市場的投機性需求將使籌碼自然恢復其流動性,從而出現連續的價格波動與交易機會,構成股價下跌的底線。

              由籌碼法估算股價下跌的底線,其重要前提是流動性的恢復。由于其根本不考慮籌碼背后的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而流動性的恢復與市場情緒與偏好直接相關,但卻難以量化,因此,籌碼法難以事先預估股價下跌底線的具體位置。

              基本面法分市贏率法和凈資產法。相對于前面兩種方法,此方法要安全些。

              市贏率的底線在哪里?這是很多投資者相當苦惱的問題,因為當他們以自認為安全的市贏率買進股票后,www.www.mmokapan.cn卻出現了三種情況:1)由于業績變臉,原來安全的市贏率甚至因為虧損而不存在了!2)上市公司增發配股導致股價下跌;3)公司沒有大的變化,但由于市場價值中樞的大幅下移,慘遭套牢。所以說,市贏率法絕非很安全的底線探測器。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市場,價值投資都遠非在證券報刊上瀏覽一兩版投資價值報告那么簡單。在充分評估市場風險、行業風險、經營風險和管理層道德風險之后,投資人還必須特別面對再融資風險。那么,凈資產法又如何呢?

              研究表明,在過去的數年中,以低的凈資產率買進股票,具有很高的勝率。凈資產是A股市場唯一未被充分挑戰的價格底線了。可以預見,未來凈資產仍然是很有效的股價下跌底線。

              但凈資產法仍然有兩個重大風險:1)凈資產不實。2)不能產生效益的凈資產實質上更像是負債:如果不能產生正的現金流,與凈資產相關的資產將以管理費用、有息負債等形式吞噬企業的利潤和股東權益。這也是在國際市場上股價常見跌破凈資產的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那股價下跌的底線到底在哪里?

              1)市場的成本,無論一級還是二級,均已難以成為股價下跌的有效底線;

              2)以籌碼論博弈價格底線,無異于火中取栗;

              3)如果能夠確認凈資產的真實性與收益性(重要前提),考慮到價格博弈的存在與再融資的免疫性,凈資產仍是未來有效的價格底線;但這并不暗示股價只有跌到凈資產才有投資價值;

              4)兩地乃至三地上市的公司,境外價格的接軌性上漲足以成為境內價格的下跌底線支撐,并通過比價效應傳遞至相關行業的定價之中。雖然該底線并不穩固,但卻易于觀察。

            (南方財富網www.mmokapan.cn)
                南方財富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延伸閱讀
            商務進行時
            每日必讀
            學院24小時排行
            證券導讀
            熱圖推薦

            關于南方財富網 -版權聲明誠聘英才廣告服務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特此聲明:廣告商的言論與行為均與南方財富網無關
            www.www.mmokapan.cn
            南方財富網 © 版權所有 閩ICP備09035581號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