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address id="xl399"><listing id="xl399"></listing></address></address><address id="xl399"></address>

          <address id="xl399"><form id="xl399"><th id="xl399"></th></form></address>

          <noframes id="xl399"><form id="xl399"></form>
          <address id="xl399"></address>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微信關注
            官方微信號:南方財富網
            加關注獲取每日精選資訊
            搜公眾號“南方財富網”即可,歡迎加入!
            廣告服務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指數增強基金和主動量化基金,有什么差別?(2)

            2019-07-24 10:51 南方財富網

              對比之后不難發現,指數增強基金的投資范圍集中在股票(一般至少不低于基金資產的80%),尤其是標的指數成分股(不低于非現金資產的80%),這樣一來,留給非成分股、債券等其他投資品種的資金就會非常有限。

              相比而言,主動量化基金的投資范圍就要寬泛許多,沒有限定在某只標的指數,股票投資組合的占比也沒有嚴格限制,有些甚至拓寬為0-100%。這就意味著,主動量化基金的操作比較靈活,投資范圍很大。

              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要認為主動量化基金的選股范圍很廣,就認為所有的主動量化基金在選股時就不會參照業績基準,事實上,有些公司的主動量化產品也有自己的特性。

              以小景家的指數增強基金與主動量化基金為例,二者在模型框架上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采用多因子量化模型進行選股。但由于目前我司的量化產品線定位于為客戶提供中長期的資產配置工具,所以廣義上來講,我們的指數增強基金與主動量化基金都是相對于某種基準的增強型產品,即主動量化基金會力爭保持與業績基準一樣的風險暴露水平,只是風險暴露可能比指數增強基金更高。

              2、跟蹤誤差不同

              指數增強基金通常會在投資目標中,對跟蹤誤差做明確規定,比如控制基金的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之間的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35%-0.5%,年跟蹤誤差不超過7.75%-8%之間。

              而主動量化基金在投資目標中則鮮少提及跟蹤誤差,換言之,對跟蹤誤差沒有特別嚴格的規定。由此就會造成指數增強基金的跟蹤誤差和主動量化基金的跟蹤誤差會有較大差別。我們不妨對比下這兩種基金最近幾年的跟蹤誤差均值。

              

              數據來源:Wind,時間區間:2014年6月27日至2019年6月27日。

              由上圖可見,在五個時間段內,指數增強基金的年化跟蹤誤差均值,都低于主動量化基金。

              3、用戶結構不同

              橫向看:通過對比過去7年機構持倉占比走勢圖可以發現,指數增強基金機構持倉占比基本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僅在2018年度有所降低),而主動量化基金機構持倉占比一直比較穩定,基本維持在20%-30%的水平。

              縱向看:除了2013、2014年度主動量化基金機構持倉占比小幅領先指數增強基金,在大部分年度,指數增強基金機構持倉占比都明顯高于主動量化基金。

              

            南方財富網聲明: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